全民工作保障方案 VS 全民基本收入方案

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是指当生产自动化导致工作岗位减少后,政府无条件地向全体人民提供生活基本保障。美国前总统拜登在他的blog中认为,相比全民基本收入方案,尽可能促进就业是一条更好的道路。对于这两个方案的比较,《新共和》网站的一篇文章曾经讨论过这一话题,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这篇文章的缘起也是这几年美国的失业问题,很多人没有工作或者只能靠打零工度日。这除了关系到生存问题,也关系到个人的尊严问题。Jeff Spross认为,为了让美国人过上有尊严和体面的生活,国家应该实行全民工作保障方案(universal job guarantee)。

Spross认为,从经济上和伦理上看,全民工作保障方案都有合理性。从经济上看,在联邦的资助下,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础设置建设和社区发展项目,工资也高于最低工资水平。当年罗斯福就实行过新政计划(New Deal)。其次,这一计划也非常符合美国人的工作伦理。根据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关于个人特点的调查,80%的受访者将自己描述为辛勤工作的人,只有3%的人认为自己很懒散。如果美国人民都希望去工作,那么全民工作保障方案能满足他们的道德目的。

Jonathan Malesic则指出,全民工作保障方案有它自己的缺陷。首先,很多人事实上无法工作,比如残疾人。而需要照顾儿童和老人的人也无法参加全日制的工作。其次,工作分为有创造性的工作和重复性的无意义的工作。自动化时代到来后,机器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取代劳工,也会将越来越多的人推向全民工作保障方案。但是,有创造性的工作总是有限的,更多的人只能从事日常的工作。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工作除了赚钱养家而没有其他意义时,也会感觉没有尊严,而全民工作保障方案无法改变这一现实。Malesic的结论是,保证每一个人的工作,这在短期内能解决失业问题,使每个人更容易获得中等生活,但是从长期来看,当机器人将人们推向越来越没有意义的工作后,这一方案将越来越不起作用。

虽然Spross认为全民就业方案和基本收入方案是互补的,承认基本收入方案提供了每个人从劳动力市场退出的选择,并且因此增加他们在工作中的谈判能力,但是他认为,这种效果是被动的。而从Malesic的视角,全民收入方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首先,全民基本收入是每个公民应得的,虽然并非每个人都在工作,但是每个人都在创造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包括社会成员共享的观点和价值,比如人的忍耐性,比如对法治的信仰,使得人们在被解雇时只会抱怨自己而不会举行暴动。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对社会的财富做出了贡献,也因此值得获得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其次,当人们的工作越来越没有意义时,基本收入方案可以切断雇佣与尊严之间的联系,使得人们的尊严和体面不再取决于工作,而是取决于人们共享的社会。

 

Jonathan Malesic, America Must Divorce Dignity From Work, https://newrepublic.com/article/141664/america-must-divorce-dignity-work

柯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