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beth Mason: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帮助解决贫困问题

很多人都预测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会带来大规模的失业,不过Elisabeth Mason在《纽约时报》提醒说,我们除了提防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的不利一面,也不应该忽视它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如能帮助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

作者认为,造成贫困的三个主要原因是:缺少工作,缺少教育以及依赖政府福利,而人工智能帮助能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虽然会威胁一些人的工作岗位,但是也能帮助人们找到适合的工作。通过大数据进行匹配,本来就是工人智能的强项。人工智能还能预测哪些地方需要什么种类的工作岗位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培训。

其次,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帮助人们找到好工作。传统的教育是把学生放在一间教室,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但事实上每个人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偏好,学习方法和速度都不同。人工智能系统则能帮助学生导向目标,纠正学生的弱项,为他的学习风格量身定做学习方案并确保学生参与。

第三,人工智能还能帮助人们减少对政府项目的依赖。大数据能被用来预测哪些政府扶持项目更适合哪些人,以及更快地评估这些项目是否带来了预期的效果。人工智能的实施还能帮助政府扶持项目免受意识形态的干扰,聚焦实际问题。在奥巴马时代,美国也尝试建立Commissionon Evidence-Based Policy Making,这个委员会使用大数据来评估政府项目的效率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推荐项目。

作者最后指出,虽然我们看到了新技术带来的破坏,但是我们也要思考如何让新技术为我们所用。

不过这篇文章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天普大学法学院教授Brishen Rogers在twitter上评论说,贫困是一个政治问题。贫困的原因不是缺少教育之类,而是由社会的财富和权力的再分配体制造成的。

 

Elisabeth Mason: A.I. and Big Data Could Power a New War onPoverty, https://www.nytimes.com/2018/01/01/opinion/ai-and-big-data-could-power-a-new-war-on-poverty.html

柯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