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Paul:如何应对自动化对雇佣的挑战

我站一直关注自动化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参见后工作时代:生产自动化与劳动法(上)后工作时代:生产自动化与劳动法(中)后工作时代:生产自动化与劳动法(下))。昨天,美国罗斯福研究所的研究员Mark Paul发表了《不要害怕机器人:为什么自动化并不意味着雇佣的终结》的报告,他给出的应对自动化的方法挺有意思。

文章认为,虽然自动化会带来短期的工作流失,但是从长期来看,自动化并不导致雇佣的终结。当然,我们既不能轻视短期内经济转型让劳动者付出的成本,也不能忽视当下经济的结构性缺点。

为了保证劳动者能从科技发展中普遍受益,Mark Paul 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1. 全民雇佣。美国政府应该重新承诺追求全民雇佣的目标。

2. 修改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为什么科技进步进一步恶化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第一步应该是减少专利和著作权保护的期限,我们还应该追求其他目标。

3. 科技发展的公共指导。通过资助研究和建立研究中心,政府应该在领导创新方向方面起重大作用。政府应该聚焦能补充劳动力的科技创新。

4. 工作分享(Work sharing)。美国应该采纳两种工作分享的方式。首先,减少个人的总工作时间。其次,在经济下行期间,临时性地减少工作时间而不是解雇员工。

5. 免费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Neil Irwin在《纽约时报》撰文评论说,这些建议的前提是科技发展不会导致工作需求的永久丧失,只是经济所需要的工作岗位的转换。这并不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作社会,或者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建议并不是阻碍科技的进化,而是当转型发生时平衡劳动者的利益。

 

报告全文请参见:Mark Paul:Don’t Fear the Robots: Why AutomationDoesn’t Mean the End of Work, http://rooseveltinstitute.org/dont-fear-robots/

 

《纽约时报》评论文章:Neil Irwin: If the Robots Come for Our Jobs,What Should the Government Do?https://www.nytimes.com/2018/06/12/upshot/if-the-robots-come-for-our-jobs-what-should-the-government-do.html

柯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