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制生产方式与劳动法工时问题

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是指建立在力求消除一切浪费和不断提高生产率基础上的一种生产理念。他的主要特点是零库存,用户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不会产生库存和占用流动资金,并且用户不需求的商品,就不用订购,可避免商品积压、过时质变等不良品浪费,也可避免装卸、搬运以及库存等费用。

准时制生产可以帮雇主节省资源。如果工厂的业务很忙,雇主会召集一些随时待命(on call)的员工,增加人手,如果工厂的业务不忙,雇主就不会征召他们。这种管理方式对于雇员的工作时间安排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工人的工作时间变得不可预测,经常处于待命状态。不仅是制造业,服务业同样如此。而数据软件的应用使得这种工作方式更加普遍。商店会通过软件来实时分析所需要的员工数量,分析的自变量包括去年商店的销售趋势、国民经济活动的指标、天气的变化以及政治压力等。根据这些数据,软件会创造一个完美的日程表,并提供给管理层。当这些自变量发生变化时,管理层也会做出调整。美国LOFT商场在2007年就开始使用这个系统,公司的发言人称,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保证我们商店里在正确的时间有正确数量的同事,可以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消费体验,也保证我们的日程安排是有效果的。他还补充说,员工也可以进入系统提交他们的可以用来上班的时间表并提交补假申请。而公司的时间安排也是考虑到员工的偏好,提供一定的灵活性。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Clark是纽约曼哈顿LOFT商店的女职工。她的工作日程也是根据消费者的人数情况来安排。有时候一个星期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有时候一个星期不但要工作40小时,还要周末加班。她会临时被商店召过去工作,但是也可能在上班时间被商店送回家休息。Clark说:“他们希望我全部时间都可以准备用来上班”

Clark的情况并不是个别情况。2011年,一个针对纽约市的零售业的调查显示,71%的员工认为他们的时间每个星期都在波动,而有一半的员工表示他们的老板会不经过他们的允许就调整他们的工作时间。美国左翼的经济政策组织(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就曾经发布一个报告,发现17%的美国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稳定的工作轮换日程,不管是作为随时待命或者是轮流换班(rotating shift)。报告认为实际发生的比例可能更高。

报告还认为,低收入者承担了这种时间安排的冲击。因为这种没有规律的时间安排,低收入工人更有可能经历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冲突,并且要承受更高的工作压力。关于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冲突,Clark就碰到一件心酸的事情,她聘用的儿童护理找到她,说她五岁的女儿因为思念母亲经常在家里哭。Clark也曾经向公司提出想转到一个全职工作的岗位,但是公司并没有批准,她每个月的工作时间依然不固定,很难去计划生活,也没办法陪伴她女儿。这种时间安排还给一些想从事第二份工作以补贴收入的低收入员工带来障碍,因为他们无法确定日程。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旧金山市是第一个用立法回应这个问题的城市,立法目的是给予雇员更有预测性的工作时间和收入。按照旧金山市的规定,零售公司必须提前两个星期向员工公布工作日程安排。如果日期发生变动,雇主需要提供补偿:如果在七天之内员工的工作日程被改变,公司需要按照日常的小时工资数额多支付1-4小时的工资作为奖金,如果员工被要求处于随时征召的状态,但是没有真正到公司,公司也需要按照日常的小时工资数额多支付2-4小时的工资作为奖金(具体的数额取决于通知期长短等因素)。这个规定同时适用全日制员工和非全日制员工。

之后,明尼苏达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也曾酝酿颁布这样的法律。本周,华盛顿特区的市政委员会也迎来了“2015时间和日程稳定法”的表决。按照这个法律,如果一个零售公司在全国有40个以上营业点,公司在确立工作日程表后,如果提前两个星期变更工作日程,将支付额外的补偿。支持者认为,准时制生产方式伤害低收入员工,使他们无法安排照顾孩子的日程,也使得他们的收入更加不可预测。而反对者(主要是商界)则批评这个立法将束缚公司和员工的工作时间的灵活性,特别是基于恶劣天气等无法预测的情况。并且对于有志于向全国扩张的企业也是一种打击。但是,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该项法律将暂不被表决,延迟到下次立法会议。

柯振兴